马院组织全体教师收看“纪念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马院组织全体教师收看“纪念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2025年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刻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珍爱和平生活、奋力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当日上午,yl23411永利集团全体教师在副院长胡正燕的统筹组织下,于知远楼410会议室集中收听收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祖国强军风采,感受民族复兴力量。
直播结束后,老师们深受触动,纷纷提笔撰写观后感,抒发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以及立足思政教育岗位、传承抗战精神的坚定决心。
1、胡正燕:
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庄严的阅兵仪式,内心深受震撼和洗礼。大会通过庄重的仪式和深刻的论述,将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与伟大的抗战精神,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无疑是一堂直击心灵的‘思政大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信仰是永恒的精神底色与不竭的力量源泉。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谱写了轰轰烈烈的英雄史诗、凝聚了伟大的抗战精神;80年坚毅前行,中国人民描绘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壮丽画卷。这些正是思政课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最鲜活、最深刻、最震撼的教材。深入挖掘并生动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远胜于任何空洞的说教。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必须用好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契机,将纪念活动转化为生动的育人资源,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分析历史必然、探讨时代价值,让历史照亮现实,让精神激励未来,引导青年一代在铭记历史中汲取智慧,在缅怀先烈中坚定信念,在珍爱和平中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李华琼:
今天,全体马院教师集中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深受震撼与启迪。这场阅兵不仅展现了国威军威,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阅兵式上,铿锵有力的步伐、英姿飒爽的方阵、自主研发的现代化装备,无不彰显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和平发展决心。当徒步方队中“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刘老庄连”等英雄部队的旗帜猎猎飘扬,我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传承。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珍惜。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要将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真实而生动地传递给学生,让青年一代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今后我将继续以历史为基、以现实为材,在课堂中播撒爱国与创新的种子,助力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的中华儿女。正如阅兵式所启示的:唯有铭记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守护和平。
3、张清:
天安门广场上整齐划一的队伍不是冰冷的钢铁洪流,而是一个民族百年梦想的炽热绽放。当战车的轰鸣与心跳共振,当将士的目光与信念交汇,感受到的是一种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
从受辱到崛起,从贫弱到强盛,先辈们用热血浇灌了今天的荣光。凝视着飘扬的旗帜,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荣光时刻,是无数牺牲与奋斗凝结的高光瞬间。
最令人震撼的是将士们坚毅的眼神。那里面没有个人的荣辱,只有对国家的忠诚;没有畏惧退缩,只有勇往直前的担当。他们用青春守护安宁,用生命诠释信仰,让人深切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崇高与伟大。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需将这份自豪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边塞:
2025年9月3日,再次在屏幕前观看胜利日阅兵,列队方阵我主要关注了一下新军种和新的作战单元名称,装备展示环节我重点关注了一下不同功能分类,整齐列阵的受阅部队与多型新装备亮相,传递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以实力护和平”的庄重承诺,彰显中国“强而不霸、捍卫和平”的大国担当 。
走出历史的苦难,更知和平珍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缅怀先烈、珍视和平,也以团结奋斗与开放姿态,与世界携手开创未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在这一刻更加清晰而坚定。吾辈之责——观看完这场盛大的阅兵,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老兵们终将离去,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必须被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份传承,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体现在我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里,更体现在我们对和平的珍视与守护上。
5、汪丽君
当雄壮的军乐声在天安门广场响起,当整齐划一的方队踏出铿锵步伐,当尖端武器装备震撼亮相,我的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自豪。9.3阅兵式不仅是一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一次民族精神的深刻洗礼。
阅兵场上,人民军队挺拔的身姿、坚定的眼神、整齐的步伐,无不彰显着中国军人的铁血风采和过硬素质。从轻型机械化部队到信息化作战力量,从常规导弹到战略威慑武器,一件件国产先进装备的亮相,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强大力量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跃升,是科技创新的突破,是一代代国防建设者默默奉献的结晶。正是有了这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我们才能享受和平安宁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了坚强保障。
9.3阅兵选择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八十多年前,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以巨大牺牲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警示未来。阅兵式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历史观:唯有不忘过去,才能开创未来;唯有强大自身,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阅兵式结束了,但激荡在心间的豪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观看阅兵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国家的强盛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而每个人的奋斗又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我将把这份自豪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官翠娥
9.3阅兵不仅带来视觉震撼,更给予精神洗礼,其价值体现在多方面且影响深远。
在精神与实力层面,阅兵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抗战时期铸就的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升华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一脉相承,构成民族精神支柱,激励中华儿女为中国梦奋斗。同时,阅兵也彰显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先进武器装备和新型军兵种布局,体现国防科技进步与军队现代化成果;庄严仪式彰显文化自信与民族凝聚力,传递和平理念,展现中国“世界担当”。
从长远价值看,对当代而言,阅兵让公众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强化和平意识与国防观念,推动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上,阅兵展示中国国防实力与建设成就,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助世界重塑对中国的认知,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创造条件。在精神传承上,抗战精神与时代精神滋养民族未来,激发青年爱国热情与责任感,凝聚社会力量,为中华文化注入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9.3阅兵虽已过去,但其承载的历史记忆、精神力量与长远价值,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前行,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世界和平。(审稿:胡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