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研室运用 “武汉二七纪念馆”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教研室运用
“武汉二七纪念馆”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教研室将“武汉二七纪念馆”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思政课的第二课堂,选派上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和正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生,到现场体验沉浸式学习,并提交学生视角的学习感悟文字稿和现场讲解视频,后续会在各教学班课堂上分享这些学习成果,也期望借此激发更多同学参与此类实践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以下为学生提交的学习感悟和讲解视频:
缅怀二七英烈 传承工运精神
——江可、梁魏佳等四人赴武汉二七纪念馆参观学习
10月23日,江可、梁魏佳、陈良鹏、张玉玲四人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追思,走进武汉二七纪念馆,重温“二七大罢工”的峥嵘岁月,在历史长河中感悟“二七精神”的时代价值。
武汉二七纪念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核心展陈主题,四人小组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铁路曙光·工人觉醒”“罢工风暴·血铸丰碑”“精神传承·薪火永续”三大展区逐步探寻。在“罢工风暴”展区,泛黄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宣言手稿、罢工工人佩戴的红袖章、记录罢工路线的老地图,生动还原了1923年2月的历史场景——彼时,京汉铁路工人为反抗军阀压迫、争取工人阶级权利,在李大钊、林祥谦等领导下发起“二七大罢工”,全路3万余名工人一致停工,列车停运、铁路瘫痪,展现出工人阶级的强大团结力。
展区中,“二七惨案”相关展陈尤为震撼:玻璃展柜内,锈迹斑斑的军阀镇压所用的枪支、染有血迹的工人衣物,搭配动态影像中“林祥谦面对屠刀拒不下令复工,高呼‘头可断,血可流,工人们的罢工意志不可丢’”的场景还原,让四人驻足良久。讲解员介绍,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下令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林祥谦、施洋等52位英烈牺牲,数百名工人受伤,“二七惨案”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悲壮的一页,但也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为后续革命斗争奠定基础。此外,馆内的多媒体互动屏还收录了罢工幸存者的口述史料,四人通过触摸操作聆听历史亲历者的讲述,让这段历史更显鲜活立体。
参观结束后,四人围绕“二七精神”展开交流。江可感慨道:“以前在课本里了解‘二七大罢工’,总觉得历史遥远,今天看到英烈们的遗物,听到他们的事迹,才真正明白‘团结奋斗、不怕牺牲’的重量,这不是口号,是用生命践行的信仰。”梁魏佳则表示,林祥谦烈士宁死不屈的气节让人动容,“在当下,这种为了正义与理想坚守原则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这份坚定与担当。”陈良鹏提到,从“二七大罢工”到如今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人阶级的奋斗从未停止,“我们要传承这种‘敢于斗争、追求公平’的精神,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更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玉玲也补充道,此次参观让她对武汉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认知,“原来我们身边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这么壮烈的革命故事,‘二七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传下去。”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武汉二七纪念馆承载着中国工人运动的红色记忆。此次江可、梁魏佳、陈良鹏、张玉玲四人的参观学习,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补充,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二七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感染力,也为四人后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注入了精神动力。



